2012年8月12日 星期日

[投資] 讀書心得─富爸爸,窮爸爸



富爸爸,窮爸爸(Poor Dad,Rich Dad)
作者:作者:羅勃特.T.清崎,莎朗.L.萊希特(Robert T.Kiyosaki,Sharon L. Lechter)
出版社:高寶

《富爸爸,窮爸爸》新的封面,不過還是維持一貫的紫色風格,這是十週年紀念版,原來本書也出來十年啦,記得剛在台灣上市的時候,那時總是在暢銷排行榜上,不過當時還只是個學生,這方面幾乎沒什麼概念,好像只翻了幾頁,真希望那時就能認真看完啊。

這次是第二次看完這本書了,還記得兩年前第一次看了這本書,也是人生第一本理財相關的書,心中的那種衝擊還是很深刻,他開啟了我學習財金知識的一道大門,也對我的人生觀及人生規劃造成了不小的改變!

書的開頭是描述作者清崎小時候的故事,關於親生父親─窮爸爸,及好朋友邁克的爸爸─富爸爸,兩人迴異的金錢財務價值觀,對他人生造成的影響。

兩位爸爸都是很努力的人,窮爸爸有高學歷和穩定的工作,但財務觀非常保守,很典型的「努力讀書,考好學校,找好工作」的理念提倡、貫徹者,回頭想想自己從小的家庭和學校教育,完全被灌輸這樣的價值觀。

而富爸爸也極為強調教育的重要性,不過這個教育是「財務教育」,他認為窮人之所以窮,是因為財務教育都由家庭而來,學校不教的事,唯有提升財務教育,才能讓人擺脫貧窮,而能從財務的枷鎖中逃出,讓人生能得到自由。

當問到能否買新東西的時候,窮爸爸的回答是「我付不起」,而富爸爸則是「我如才能付得起」,可以明顯看出兩人金錢觀的不同,而富爸爸的觀念「我不為錢工作,是錢為我工作」更是貫徹全書,可以說是本書的中心思想。
窮爸爸常說「我對金錢不感興趣」,但明明為錢所苦,但總以這句話逃避現實,並說「財富是萬惡之源」;而富爸爸則是面對金錢,努力了解金錢,他認為「貧窮才是萬惡之本」。

一開始富爸爸讓9歲的清崎在他的一家小商店做「廉價勞工」,並宣稱這是教他賺錢的方法,不出所料的,幾週後清崎幹不下去,去找富爸爸要求加薪,富爸爸又以不重視他的態度對待他,全界應該沒有幾人被這樣「惡整」會不憤怒的吧,清崎當然也不意外。但清崎可說是非常幸運,能在這樣的年紀就體會到一般人幾十年上班的心情:薪資少、加薪難、老闆不屑鳥你!!馬上了解到,若不想未來過這樣的生活,一定要做出改變。

沒想到富爸爸給他的下一段課程另人驚訝,一樣的工作,卻沒有薪水!但有了之前的體悟,清崎還是接受了。在這樣的工作待遇下,意外地發現了商機,開了一家小小租書店,而且還生意興隆!原來人在沒有「穩定」的收入下,才能激發財務智商,提升自己的收入。

富爸爸的30年財務教育,清崎歸納成6堂課。

第一課、富人不為錢工作

若是為了錢拼命工作,無法認清金錢是怎麼一回事,薪水對我們造成兩個影響:恐懼及貪婪。要薪水繳錢、過生活,怕失去工作,失去薪水而付不起帳單;我們總是貪心薪水增加、公司分紅,但這件事多半事與願違。這樣倒頭來總是在為那份薪水再拼命,但總是不夠多,也不是自己所控制的。

有錢的人會善加使用自己的金錢,讓錢「為自己工作」,「用錢賺錢」是賺錢最快速的方式,投入在正確的資產中,錢會產生「被動收入」,而能讓自己的財富源源不絕。

第二課、為什麼要教授財務知識

在這邊清崎強調資產與債務的分別,資產能帶來收入,而負債則是增加支出。例如購買了一台汽車,雖然感覺上是個資產,法律上或許也是這樣定義,但汽車不會帶來收入,相對的,花在保養、油耗、強制險等等的開銷,是會不斷帶來支出的,因此要視為負債。清崎認為很多人會把投資負債,因為他們認為是資產!大多數人視為買房子(自住)是人生最大的投資及資產,但清崎很強調這是負債,因為會帶來很多的支出,雖然這個論點飽受批評,仍是清崎堅持的原則。

富爸爸將會計中的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簡化成如下的圖型,箭頭表示「現金流」,資產產生收入,而負債產生支出。

損益表 資產負債表

如何產生現金流流進「收入」裡,是本書重要的觀念。

下面使用圖型說明「窮人」、「中產階級」及「富人」的差異(簡化了都會有的基本生活開銷」

「窮人」:辛苦工作後收入又從各種的消費支出流掉,不斷地重複這樣的生活。
窮人

 「中產階級」:中產階級擁有較高的收入,但也有較高的支出,並且擁有貸款、購入以為是「資產」的「負債」,而必須更努力地工作。
中產階級

「富人」:富人會不斷地配置「資產」,而有源源不絕的被動收入、正現金流。
富人

大多數的人汲汲營營爭求加薪、升職,提高的收入卻也增加了支出及負債,這也說明了在這樣的模式下,為什麼大多數的人一輩子也難以富有。

第三課、關注自己的事業

書中提到了麥當勞的創辦人有次問了幾個學生一個問題「你們知道我是做什麼的嗎?」。語畢,哄堂大笑。大家都覺得這樣的問題也太白痴,「你是做漢堡的啊」,有學生這樣回答,但創辦人搖搖頭,「其實我是做房地產的」。麥當勞遍佈了全球,所擁有的土地可能比教堂還要多,要做出比麥當勞好吃的漢堡可能不難,但要比麥當勞規模還大就非常非常困難,因為除了技術,它還有強大的商業經營模式。

學校教育都是在培養我們成為優秀的員工,我們或許可以有項尖的技術,但大多數的人無法將其轉換成相對應的報酬,因為我們不知道怎樣運用現金流為我們帶來幸福。

若被問到「您的事業是什麼」,您的回答會是什麼呢?「我在某某科技工司當工程師」、「我是銀行員」,大多數人可能都會這樣回答。要釐清的是,這是「職業」,而不是「事業」。

大部分的人圖是這樣:
老闆會將員工的薪水的一部分去繳他自己的稅,員工自己也要繳稅給政府,另外貸款、債務的利息還要繳給銀行。

真正的事業應該是在「資產」那欄中,「我擁有XX個房地產物件」、「我持有XX張股票」,這樣才是在說明自己的事業,這些才會產生被動收入

第四課、稅收的歷史和公司的力量

納稅是現代人的義務,原先稅法的出現,初衷是「劫富濟貧」的概念,富人理當納更多的稅照顧貧窮的人,但遺憾的是,包括台灣,稅法都是為了富人所制定,富人總是有辦法避稅,而繳最多錢的永遠是中產階級!
為了獎勵創業,公司可以有很多減免納稅的方式,擁有公司的富人,多半使用公司的名義添購私人財產,擁有公司能做到很多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。而當個職員,拼命工作、加班,其實只是讓老闆越來越富有,而自己只是充其量有個溫飽而已。
擁有公司的富人:1.賺錢 2.支出 3.繳稅
為公司工作的人:1.賺錢 2.繳稅 3.支出
富人的圖是長這樣:


富人和窮人還有一個差別,
富人:消費減免後才扣稅
窮人:薪水扣稅後才消費

一般人都是先繳完該繳的錢,才把多的錢給自己或存起來,但結局總是剩不下多少錢。
富人會將錢先給自己,才把剩下的拿去繳納,若不夠怎麼辦?想辦法賺更多的錢!
富人這樣的方法因為有壓力,會逼自己賺到更多的錢;而一般人留給自己的錢不多的話,就會想想算了,懶得去賺更多的錢,容易養成懶惰的習慣。
除此之外,富人先把錢拿去增加資產,資產產生的錢才拿去繳錢。
 


清崎認為,想成為有錢人,必須提高財務IQ,財務IQ包括四者:
1.會計
2.投資
3.了解市場→包含有情感造成的技術面,及經濟環境的基本面
4.法律→一是要改變稅收狀態,二是要在訴訟中受到保護

第五課、富人的投資

重點中的重點還是投資在資產,清崎還舉了幾個例子,他是如何買下便宜的房子,又在短時間內以較高的價格賣出,甚至是從沒錢→借貸→售出,可以說錢是無中生有,這都是財務IQ提升帶來的幫助。

他給了我們三點建議:
1.如何尋找到其他人都忽視的機會:例子中的房子乏人問津,但他卻能從中獲利一大筆錢。
2.如何增加資金:沒錢時,工作還是必要的,但要一邊工作,一邊增加資產。
3.怎樣把精明的人們組織起來:他總是高薪雇用各方面的專家,因為有了他們,所賺的錢是遠遠高於雇用他們的薪資。

第六課、不要為金錢而工作

「不要為了金錢而工作,而要讓金錢為你工作」

有句話這麼說,「工人付出最高限度的努力工作以避免被解雇,而雇主提供最低限度的薪資以防止工人辭職」,這多少反映了現在的勞資環境,工作的回饋總是比不上付出的心力。唯有提高財務IQ,增加資產,使錢賣命生小錢,使現金流帶給我們富足幸福的人生。


可能的障礙

清崎點出在財富自由之路上,我們可能遭遇到的障礙:
1.對可能損失金錢的畏懼心理
2.憤世嫉俗的心理:未經證實的疑和恐懼產生憤世嫉俗者,他們抱怨現實而成功者分析現實。想一想,「不想做的事情,會比想要的事情還重要嗎?」
3.懶惰:要有多一點點的「貪婪」
4.習慣:先支付自己再支付帳單,逼自己賺更多
5.傲慢,是無知的另一面

開始行動吧!

清崎給了我們幾個建議步驟。
1.我需要一個超現實的理由:我們應想好我們不想要什麼!「不想一生都在上班」、「不想整天為錢煩惱」、「不想要休閒時間那麼少」,其次才是去想自己想要什麼,人們總是很容易下決定想做什麼事情,但也很容易就忘記,而不想要的事總是令人討厭,為了不再這樣下去,更容易堅持下去。不過不管怎樣,先給自己充分的理由,往財富自由邁進吧!

2.每天做出自己的選擇:我們每天都有著這種選擇,賺的一塊錢,可以選擇花掉或存起來、上天給每人一樣的24小時,一樣可以選擇好好充實自己或盡情完樂。若不知道如何決定,投資自己吧!因為能投資的最重要的資產是─自己的頭腦。

3.慎重地選擇朋友:「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」,這是古今中外不變的道理,雖然朋友有富也有窮,但清崎會更刻意結交有錢的朋友,並不是得到他們的錢,而是更容易能學到致富的方法。好的朋友會鼓勵、也會給建議,而有些人會總是說「這有風險啦」、「認真工作比較實際啦」,而其實他們其實不了解投資,也根本沒有下去做過。交好朋友是重要的一件事情,這也是財務IQ的一部分。

4.掌握一種模式,然後學習一種新的模式:「術業有專攻」雖然很有道理,但專精了一種技能,應該要再學習別的,學新東西很可能對自己更有幫助,或是能結合原本的專長,產生「綜效」,即便完全不懂,也要多聽多看別人說的、寫的,往往會得到一些收獲。

5.首先支付自己─自律的力量:有三個管理技能很重要,1.現金流管理,2.人事管理,3.個人時間管理。這個步驟是這幾個步驟裡最難握的,自律與否,是成為富人或窮人的關鍵,他可以強化上述的三個技能。就像前面提過的,我們要先支付給自己,而不是帳單。
①不要背著太多的債務。要讓自己的支出維持在低水準。首先要增加自己的資產,然後才去用資產產生的現金流去買好房子或車子。
②當資金短缺時,要去承受外在的壓力,而不是拿出存的錢或投資的東西。用這樣的壓力,逼出自己的財務天賦,想出新方法賺到更多的錢,才去付帳款。

6.給經紀人更高的酬勞─好建議的力量:大家都樂意去餐廳吃飯的時候,給店家至少10%的服務費,但當要給經紀人不超過10%的佣金的時候,就會哇哇叫。經紀人能帶來更高的收益,高的酬勞讓他們更賣命,帶來的收獲應該怎樣都比給他們的錢多。

7.做一個「印第安給予者」─無私的力量:當初白人初次到美洲時,印第安人看見白人冷時,給了他們毯子暖身子,白人認為這是禮物,因此當安地安人要回時,他們不太開心。而印地安人也對他們不打算歸還感到失望,這是一種文化誤解。做為投資人,能看到投資回收,比單純得看到投資報酬率來得重要,這也是一種財商。

8.資產用來購買奢侈品─集中的力量:常常看到樂透彩得主一夕致富,但沒多久 也變得跟原本一樣一貧如洗,這是因為財務智商不夠,沒有擁有這麼多錢的能力。若想買奢侈品,跟銀行借貸是個方法,也是大多數人的方式。但若集中錢用來買資產,而讓資產賺得錢來購買,這應該會是更好的方式。

9.對英雄的崇拜─神話的力量:當我們站上棒球比賽的打擊區,一定會幻想自己是Alex rodriguez或陳金鋒,並且神奇得這讓我們擊球更有力量。清崎也崇拜很多投資家,也幻想自己是像這些人般在操作,並且拜讀他們所寫的作品。了解和學習這些英雄們做事的方法,會幫助我們更順利地走這條路。

10.先予後取─給予的力量:「想得到什麼,就要先學會付出什麼」。想要錢,就要先給別人錢,才能回收更多的錢。想得到合約,應該先幫助別人拿到合約,然後就會神奇地發現,合約就來到了自己的手上。越是真心付出,越是會得到更多的回報。想要獲得財務智商,就先告訴別人自己的想法,新的想法和靈感就會源源不絕的湧現。學會更慷慨,一定也會得到更慷慨的回報。

相關文章 :

4 意見:

ferrari387788 提到...

很用心的blog 加油!!

Unknown 提到...

真的很棒!謝謝你!

張淑泰 提到...
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。
Unknown 提到...

您好 看了您的書後觀感與說明,我很想張貼在FB 並分享 分享給朋友 並給未來的自己看 尋求您同意轉貼 不知道是否可行

張貼留言

 
;